足球比赛下注

导航菜单

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《足球比赛购买平台》发表理论文章谈“让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”

作者:宣文  来源:党委宣传部  编辑:伍恒犁    时间:2024年07月09日 09:49    浏览:

足球比赛下注网讯 7月9日,《足球比赛购买平台》刊登足球比赛购买平台党委书记胡金焱的理论研究文章“让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”。

文章指出: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,拥有156所大学,学科门类覆盖了《足球比赛购买平台》中90%以上行业,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我省高校群完全可以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呼应全省产业布局,支持、支撑和引领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。近四年来,山东推动新增理工医农类专业三百多个,撤销专业二百多个,逐步构建起了“结构合理、布局科学、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”的专业体系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,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,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、挑大梁。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“三位一体”战略的重要一环,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,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。我省高校应加快自身“供给侧”改革,不断提升自身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,书写好以教育培养人才、以人才推动科技发展、以科技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的“大文章”,在加快实现教育强省建设宏伟蓝图的进程中展现担当。


山东高等教育的强大支撑


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强力支撑,山东高等教育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支撑。

首先,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奠定了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“基础优势”。山东是全国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,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,在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拥有197个,其中制造业占179个,在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拥有526个,无论是产业、市场还是环境,都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山东还是高等教育大省,拥有156所大学,学科门类覆盖了《足球比赛购买平台》中90%以上行业,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我省高校群完全可以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呼应全省产业布局,支持、支撑和引领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。

其次,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了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“比较优势”。我省高校门类齐全、特色鲜明,既有综合类、艺术类、农林类、财经类、师范类等高校,能够为文化创意、农业、金融服务等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赋能,又有理工类、海洋类、医学类等高校,能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现代海洋、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。山东高校“百舸争流、百花竞放”的良好局面不仅为山东十大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,更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积聚起更多“比较优势”。

再次,引领创新的高等教育扩大了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“领跑优势”。山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,核心是实现存量转型升级、增量从无到有,关键是要补好科技创新这一“短板”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,发挥着赋能新质生产力、扩大“领跑优势”的重要作用。以2023年为例,我省在超算互联、画质芯片、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,工业母机、碳纤维、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省高校以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和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输出,助力山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由“跟跑”变“领跑”,加快形成提升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。


实施“四新”专业供给侧改革


以新工科、新文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为主的“四新”专业建设,是我们应对新形势下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,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,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理念实践。构建高质量专业发展体系,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、产业链相互融合,是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“着力点”。

一是推进专业供给侧改革,实现专业优势集聚。我省制订出台《足球比赛购买平台》,推动高校着眼国家战略需求,统筹推进改造传统专业、增设新兴专业,实现分类发展,特色发展,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。省内高校根据社会需求、办学定位、办学条件,不断实现专业优化调整。近四年来,山东推动新增理工医农类专业三百多个,撤销专业二百多个,逐步构建起了“结构合理、布局科学、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”的专业体系。

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新要求,推进“四新”专业建设。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,旧专业已经适应不了时代要求,“四新”建设不仅是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升级,也瞄准国家未来、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的专业。我省高校把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,优化结构紧密对接产业,加快推进“四新”专业建设,增设文理、理工、医工等交叉融合的专业,主动布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学工程、区块链工程等一批科技前沿和新兴交叉专业。到2025年,全省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达到60%以上,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,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,有效激发新质生产力活力。

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专业的调整优化,归根到底落实在建设质量上,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专业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。我省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“双万”计划,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09个、省一流本科专业709个,居全国第4位,推进一流本科课程“双万”计划,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01门,居全国第6位,建设省一流本科课程1273门。深化科教产协同育人,建设现代化产业学院,打造了一批融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技术创新、企业服务、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,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融合,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,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

加快高等教育学科布局


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龙头,推动学科布局再造是高等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。推动学科布局升级再造,要从学科存量调整、增量优化和集群打造上集中发力。

一是要做好学科存量调整,善于做“减法”。做减法,就是要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及时淘汰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,动态调整优化学科存量,提升高校对我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力、贡献力。我省高校要积极实现学科建设从“摊大饼”到“集约化”发展,实现“数量型”到“质量型”的转变,从“强身瘦体”到“强身健体”,实现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。要压缩和淘汰长线冷门、办学条件差、办学能力弱的学科,构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学科布局。

二是要做好学科增量优化,善于做“加法”。做加法,就是要按照“四新”建设理念,瞄准国际科技前沿、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,发挥自身学科优势,打破学科发展壁垒,实施学科跨界融合、交叉复合,培育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新学科增长点。我省高校要立足自身学科实际,以跨学科联合攻关科技项目为纽带,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,着力消除学科壁垒,鼓励跨学科、跨院系、跨单位和跨国界的开放合作,深度激发学科发展潜力和科研创新活力,为我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提供可持续、成系统的人才和智力保障。

三是要做好学科集群打造,善于做“乘法”。做乘法,就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,将主要交叉支撑学科纳入学科群而形成的新的学科组合,辐射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,搭建大平台,延揽大项目,解决大问题,贡献大成果,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以足球比赛下注为例,学校立足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坚持学科分层分类发展,以高峰和特色优势学科为龙头,实施学科集群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,大力推进“3+4”学科群建设,重点打造“纺织+”“系统+”“医学+”优势学科群,有效辐射带动了相关学科协同发展。2023年,学校以学科集群建设为重要抓手,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。


深化产教科教校地融合发展


高等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性支撑。深化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、校地融合,打好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坚战,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“四链”融合,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。

一是要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发展。加速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,需要推动实现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。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,山东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需要,办好前沿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学科专业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要加强基础研究,突出原创,鼓励自由探索,推动实现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。要推进有组织的科教产教融合,加强与科研院所、行业企业、产业园区深度合作,共办学科专业、共建学院、共建研究院、共建实验室、共建协同平台,构建以高校为主体、以产业和市场为平台、以资本为纽带的科教产融合转化体系。

二是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。加速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着力点,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转化。高等教育是科技成果的“转化地”,山东高校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,开展“对接校地、汇聚信息、统筹合作、引导供需、招才引智”,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能力。要探索“实验室+研发部”相结合的校企合作、成果转化新机制,积极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、产业链精准对接,缩短成果转化距离,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。

三是要推动校地融合协同发展。加速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校地融合协同发展是强劲动力源,需要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,推动高校与城市双向赋能、同频共振。高等教育是服务社会的“供给侧”,山东高校要树立“在服务中找资源,在贡献中求发展”的观念,因地制宜寻找与新质生产力连接的切入点,完善重点区域合作布局,与地区优势产业链精准对接,出台服务社会行动计划、规划,落实校地合作协议,提升校地协同创新能力。要高质量建设好校地合作平台,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明显、运行机制灵活、服务能力突出的产业研究院、高端智库、协同创新中心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。要创新服务机制,建立起科学、合理、有效地服务社会、创新发展的考核机制,打造校地融合发展新高地,推动高校更好融入国家战略、融入地方发展,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。



全文链接:http://m.dzplus.dzng.com/share/general/0/NEWS1553016VICQFRHMFGORF



下一篇:青大附院成功实施远程手术深度融入鲁琼高质量发展 >
欢迎关注足球比赛下注公众号
  •  

    电话:(86)-532-85951111

  •  

    传真:(86)-532-85953085

  •  

    校长信箱:xiaozhang@zasloff.net

  •  

    书记信箱:shuji@zasloff.net

  •  

    地址:青岛市宁夏路308号

  • 意见反馈

版权所有 © 足球比赛下注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- 4        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